固镇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[1]
2021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聚焦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“高特美强”新固镇目标,坚定不移抓项目、稳投资、增动能、建机制、转作风,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。
一、综 合
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6.38万人,比上年减少0.02万人;其中男性34.65万人,占总人口的52.2%,女性31.73万人,占总人口的47.8%。常住人口50.2万人,比上年增加0.1万人。
初步核算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(GDP)[2]295.9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下降1.2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85.40亿元,增长5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95.09亿元,下降15.0%,其中工业增加值86.68亿元,下降16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15.44亿元,增长8.9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.4:40.2:33.4调整为28.9:32.1:39.0。按照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GDP59008元。
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
单位:亿元
指 标
|
绝对数
|
比上年增长%
|
地区生产总值
|
295.93
|
-1.2
|
其中:第一产业
|
85.40
|
5.3
|
第二产业
|
95.09
|
-15.0
|
第三产业
|
115.44
|
8.9
|
其中:农林牧渔业[3]
|
87.68
|
5.4
|
工业
|
86.68
|
-16.5
|
建筑业
|
8.45
|
3.6
|
批发和零售业
|
18.36
|
10.0
|
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
|
13.60
|
6.3
|
住宿和餐饮业
|
3.41
|
6.4
|
金融业
|
10.62
|
10.7
|
房地产业
|
20.60
|
2.6
|
营利性服务业
|
27.55
|
15.8
|
非营利性服务业
|
18.98
|
6.9
|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2952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120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0.7%。
二、农 业
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4.33万亩,其中,小麦面积84.08万亩,稻谷面积2.60万亩,玉米面积73.05万亩。油料种植面积50.52万亩,蔬菜种植面积23.29万亩。
全年粮食产量63.02万吨,增长1.4%。其中,夏粮34.91 万吨,增长1.0%;秋粮28.11万吨,增长1.8%。油料产量24.14万吨,下降6.5%。蔬菜产量90.52万吨,增长0.9%。水果产量24.88万吨,增长2.9%。
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4.50万头,比上年增长11.2%;全年生猪出栏 59.17万头,增长26.3%。肉类总产量18.78万吨,增长15.1%。禽蛋产量4.21万吨,下降5.6%。水产品产量1.13万吨,增长1.2%。
2021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
产品名称
|
绝对数(万吨)
|
比上年增长(%)
|
粮 食
|
63.02
|
1.4
|
夏 粮
|
34.91
|
1.0
|
#小 麦
|
34.91
|
1.0
|
秋 粮
|
28.11
|
1.8
|
油 料
|
24.14
|
-6.5
|
蔬 菜
|
90.52
|
0.9
|
水 果
|
24.88
|
2.9
|
肉 类
|
18.78
|
15.1
|
禽 蛋
|
4.21
|
-5.6
|
水产品
|
1.13
|
1.2
|
全年化肥施用量(折纯)6.44万吨,下降1.7%。农用薄膜使用量0.19万吨, 下降0.8%。农药使用量0.11万吨,下降2.5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[4]达203户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.9%,其中,股份制企业下降29.5%,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9.7%,其他企业下降44.4%。
全县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有增有降,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.0%,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.9%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.0%,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0.9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5.2%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4.4%,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3.4%,医药制造业下降4.2%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52.6%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40.5%。
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
单位:%
指 标
|
比上年增长
|
规模以上工业
|
-27.9
|
其中:股份制企业
|
-29.5
|
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
|
-9.7
|
其他企业
|
-44.4
|
其中:农副食品加工业
|
-23.4
|
食品制造业
|
-8.0
|
纺织业
|
-31.1
|
纺织服装、服饰业
|
-44.1
|
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
|
-45.4
|
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
|
-42.6
|
家具制造业
|
-38.2
|
造纸和纸制品业
|
0.9
|
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
|
-42.5
|
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
|
-47.2
|
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
|
-34.4
|
医药制造业
|
-4.2
|
化学纤维制造业
|
-40.1
|
橡胶和塑料制品业
|
-37.5
|
非金属矿物制品业
|
-35.2
|
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
|
31.0
|
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
|
-33.1
|
金属制品业
|
-34.1
|
通用设备制造业
|
-44.1
|
专用设备制造业
|
-41.5
|
汽车制造业
|
-44.5
|
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
|
32.3
|
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
|
-40.9
|
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
|
8.0
|
燃气生产和供应业
|
22.0
|
水的生产和供应业
|
17.9
|
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96.23亿元,下降54.4%;实现利润总额2.40亿元,下降67.5%。
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.45亿元,比上年增长3.6%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0.88亿元,下降10.4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.40万平方米,下降6.8%;房屋竣工面积49.96万平方米,下降63.0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[5]比上年增长7.4%,其中,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.5%,民间投资增长2.7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2.1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.8%,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.9%。
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.07亿元,比上年下降16.4%;房屋销售面积134.26万平方米,下降15.8%;房屋销售额66.64亿元,下降6.4%。
全年谋划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。其中,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143个,总投资1024.74亿元;基础设施领域项目41个,总投资306.61亿元。大成食品二期、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园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87个项目新开工,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园、年产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、固蚌高速等38个项目竣工。
五、国内贸易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.75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6%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.20亿元,增长12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.55亿元,增长6.8%。其中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零售额7.58亿元,增长12.2%。
六、对外经济和旅游业
全年进出口总额16647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3.3%。其中,出口14350万美元,增长19.2%;进口2297万美元,增长57.5%。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6409万美元,增长134.7%。
全县星级饭店(宾馆)3个。旅行社分社9家。A级旅游景区5个,其中,3A级旅游景区4个,2A级旅游景区1个。
七、交通和邮政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.60亿元,比上年增长6.3%。
全年公路客运量54.30万人,比上年下降38.5%;公路货运量1699.23万吨,下降4.7%。
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3446万元,比上年增长9.4%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69万件,增长18.5%。
八、财政
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.0亿元,比上年增长8.7%。房产税增长31.5%,增值税增长26.3%,契税增长4.8%。财政支出42.38亿元,增长4.2%。全年31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3.9亿元,增长7.8%。
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(人民币口径,下同)266.40亿元,比年初增加30.92亿元,增长13.1%,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7.22亿元,比年初增加25.28亿元,增长13.9%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2.44亿元,比年初增加43.0亿元,增长22.7%。其中,短期贷款余额50.56亿元,增长%;中长期贷款余额171.04亿元,增长%。
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
单位:亿元
指 标
|
年末数
|
比上年末增长%
|
各项存款余额
|
266.40
|
13.1
|
其中:住户存款
|
207.22
|
13.9
|
非金融企业存款
|
34.72
|
22.4
|
各项贷款余额
|
232.44
|
22.7
|
其中:短期贷款
|
50.56
|
15.7
|
中长期贷款
|
171.04
|
24.4
|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全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,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;普通教育学校181所,其中,普通中学30所(高中10所,初中20所),小学66所,幼儿园84所,特殊教育学校1所。
全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87人,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320人,其中,高中807人,初中1513人。
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.03万人;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.58万人,其中,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.36万人(高中在校学生1.05万人,初中在校学生2.31万人);小学在校学生5.88万人。幼儿园在园幼儿2.29万人,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6人。
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.1%。
2021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
指 标
|
单 位
|
招生数
|
在校学生数
|
毕业生数
|
各类中等职业学校
|
人
|
3227
|
10392
|
2544
|
普通中学
|
人
|
11888
|
33661
|
8651
|
高中
|
人
|
3324
|
10531
|
3354
|
初中
|
人
|
8564
|
23130
|
5297
|
小学
|
人
|
9242
|
58847
|
8564
|
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,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7家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6.52亿元。全县有省级以上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2家。
全年新授权发明专利68件,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98件,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76件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.7件。技术合同成交额21.20亿元,比上年增长288.3%。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建成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,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28个,覆盖率达100%。县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、垓下非遗体验中心、中华古民居博览园固镇县非遗展示馆等6个文化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。县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、垓下非遗体验中心、中华古民居博览园固镇县非遗展示馆等6个文化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。组织“送戏进万村”演出768场,开展各类演出、志愿者进社区、文艺小分队进基层、展览活动80余场次,举办公益培训10个大类200余课次,培训5000余人次,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304场。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“学党史办实事 百场电影进社区”,11个乡镇社区免费放映100场电影。泗州戏小戏《承诺》《唤醒》入选2021年蚌埠市戏剧孵化项目。
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57个,其中医院11个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3个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,社会办一级以上医疗机构9个。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678人,其中执业(助理)医师1110人,注册护士1111人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868张,其中医院床位2207张。
全县共有651块体育场地,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03.34万平方米,乡镇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%,行政村(社区)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%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.09平方米。场地类型包括27种(含篮球场)337个、乒乓球场354个、全民健身路径150套、羽毛球场58个、排球场50个等。
十一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97元,比上年增长9.0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8元,比上年增长8.6%。
年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、失业、医疗、工伤四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.90万人、2.25万人、3.84万人、2.53万人,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3.17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6.17万人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%按时足额发放。
十二、城市建设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全力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。老城区道路管网EPC项目稳步推进,工业路、立新南路、浍北路、大营路、黄桥北路、交通路已完成并通车;汉兴大道西段、浍河东路已开工建设;老客运站、高铁路改造已开工建设;生态文旅小镇项目,一期在建工程11栋主体已封顶。世纪广场即将开工建设。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。全年共建设张洪、垓下、曹庄、一中西、老三中、大瓦房等6个安置房,张洪、垓下、曹庄、老三中安置房主体已完成,一中西安置房正在进行主体施工,大瓦房安置房已竣工;启动烟库片区、谷阳花园片区、振亚华门片区一、振亚华门片区二等4处连片老旧小区改造;全年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205户,竣工170户;全年开工建设公租房500套,完成租赁补贴发放319户,完成率152%,完成实物配租83户。
全县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,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78.1%。
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、死亡10人。其中: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起,死亡6人,生产安全事故4起,死亡4人,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。
注: [1]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,文中合计小
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,均未作机械调整。
[2]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,对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。
[3]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,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(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),第二产业指工业(不含开采辅助活动,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)和建筑业,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。
[4][5]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,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,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